王祖明認為,我國葡萄酒產業無論是在產量、產品品質,還是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達到較好的水平,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我國葡萄酒產業又到了新的關口,既有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更高層面、更嚴峻的挑戰。在國內外葡萄酒品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葡萄種植與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短板。而釀酒葡萄將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成為影響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俗話說,“七分原料,三分工藝”,釀酒葡萄對葡萄酒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要想使中國葡萄酒產業再上一個臺階,實現質的飛躍,就必須透徹地了解并解決我國在釀酒葡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
基地建設缺乏科學規劃
目前,中國葡萄酒產區大多是自發形成的,在國家層面沒有進行周密地產業規劃,各地的規劃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發展的規模以及市場定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一些產區還出現了“局部過熱”的現象,所制定的產業發展規劃普遍缺乏對整個行業的深入分析,對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不夠重視。時下,市場上的葡萄酒產品大多定位為中高端,不能清楚地認識自身定位,這使得適合廣大消費者的餐酒產量偏少,影響更多消費者享受葡萄酒產品,最終將影響整個產業進一步做大。
王祖明表示,要客觀看待、分析本區域自然條件的優劣勢,尊重葡萄酒產業的自身規律,制定合理的規模和發展速度;根據本區域的條件及產業現狀,合理為產區或區域及產品定位,這樣葡萄酒產業才能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
許多產區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紛紛重新審視自己,日前,甘肅省委省政府就出臺了《甘肅省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河西走廊一線排開的7家葡萄酒企業,將在政府規劃定位下發展壯大。
種植技術和管理滯后
我國對釀酒葡萄的研究基礎相對薄弱,人才缺乏,同時,產業的快速發展,使部分地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短時間內大幅度增長,種植技術及技術管理已經跟不上種植面積增長的速度。
例如,我國一直延用種植鮮食葡萄的方法來管理釀酒葡萄,忽視了兩者間存在的諸多差異。此外,地區化研究滯后,品種結構單一;苗木質量較差,建園質量較低;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標準規范;應對災害能力弱,災后補救水平低;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成本較高等因素也制約著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適應我國條件的釀酒葡萄機械輔助種植,從架型選擇、修剪方式以及防寒越冬措施等,也已成為我國釀酒葡萄栽培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王祖明強調,在建設釀酒葡萄基地時,要充分考慮到后續的技術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門在引進項目時,應正確引導企業在釀酒葡萄種植的技術上做好儲備。
在這方面,國內很多產區已經制定出相關方案。蓬萊產區全部執行《蓬萊產區葡萄栽培管理規程》和《蓬萊釀酒葡萄種植技術標準》,從栽培模式、施肥澆水、農藥使用、采摘時間、產量控制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釀酒葡萄種植規范標準、無公害標準和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操作,從管理層次上保證釀酒葡萄的品質。
2010年末,寧夏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經與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葡萄品(優)系區域試驗、示范基地,進行新品種選育及配套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發,并加大了人才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培養方面的投入。這一項目不僅使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長廊有了技術保障,也為其他產區提供了技術上的示范。
葡萄品種單一,產品缺乏個性
我國釀酒葡萄品種比較單一,紅色品種中超過60%為赤霞珠,白色品種中超過70%為霞多麗,如此高度集中的單一品種,很難適應中國地域廣闊、釀酒葡萄產區自然條件各不相同的生產局面。各地區或基地缺乏有自己特點的,或優勢釀酒葡萄品種的種植,從而造成了產區、企業葡萄酒產品的品種單一,特點、個性不突出的局面。目前,我國葡萄酒市場上的產品以干紅葡萄酒為主,干白葡萄酒產量比重仍然偏低,其它葡萄酒更是鳳毛麟角;品種葡萄酒干紅葡萄酒幾乎全是赤霞珠,干白葡萄酒則有80%是霞多麗。
對此,王祖明建議,要篩選、種植本區域有特點、優勢的釀酒葡萄品種,做好基礎工作。例如,近年來,蓬萊產區為解決葡萄品種同質化問題,除優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龍珠、貴人香、霞多麗等品種外,還依托中糧阿海威苗木公司,積極選育出了適合本地區栽培的優質新品種。目前,泰納特、泰姆比羅、馬薩蘭等一些特色品種正逐步得到推廣。昌黎產區華夏長城等公司也曾多次與高校聯合,引進新型釀酒葡萄苗木。在葡萄酒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時期,其個性化更顯得尤為重要。
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設缺失
隨著我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和葡萄酒文化建設,已經不能適應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在產區定位和產品推廣中,不少產區和企業不知不覺地宣揚了歐美的葡萄酒理念,僅有的市場也是一個歐美化的市場,本土葡萄酒產品與品牌,可能成為中國消費者由傳統酒精飲料轉向進口葡萄酒消費的過渡。而且企業在產品推廣中,企業概念性的東西偏多,缺乏對外來葡萄酒文化本土化的研究,不重視與消費者的溝通,沒有真正構建適應本土消費者的推廣體系。
所以,探索并逐步建立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十分重要。王祖明認為,在產品銷售中,針對不同定位的產品,要有差異地結合葡萄酒文化進行產品推廣。
例如,已被規劃定位為葡萄酒莊園聚集區和葡萄酒文化體驗地的秦皇島葡萄酒產業聚集區,就在逐步打造自己的葡萄酒文化,“中國秦皇島國際葡萄酒節”、葡萄酒小鎮、葡萄酒廊道、葡萄酒博物館、葡萄酒文化廣場、濱海葡萄酒城等項目都已經初見端倪。而2011山東省葡萄酒文化建設研討會的召開,也將“釀造東方風格葡萄酒,建設齊魯特質酒文化”的主題,與“山東發展葡萄酒產業,必須建設山東葡萄酒文化”的思想推廣到了整個葡萄酒行業。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