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進口葡萄酒消費在國內快速增長,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消費前沿區域,進口酒甚至成為市場主流酒品。伴隨著這個過程,消費者、經銷商以及進口酒廠家也在經歷著理念與意識的更新,從盲目到理性,從迷茫到睿智,“成長的煩惱”在所難免,進口葡萄酒市場卻也日漸趨于完善和成熟。
曾幾何時,進口葡萄酒成為廣東、浙江等地商人的投資熱詞,除了傳統的、專業的酒類經銷商,更有數量龐大的業外商家蜂擁而入。此時,進口葡萄酒產品蘊含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一些到岸價僅為幾十元/瓶的葡萄酒,在餐飲終端搖身一變,成為數百元的高端產品,門檻低、利潤高,自然引得眾多商家狂熱跟進。
但時過境遷,當進口葡萄酒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越來越高,經銷商也逐漸遭遇到“成長的煩惱”——當進口酒暴利泡沫相繼破滅,渠道的局限和品牌力的薄弱令很多經銷商倍感壓力,轉而尋求務實求生之道。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營銷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唐分析說,在進口酒的“狂熱階段”,很多外行人開始涉足酒水行業?!八麄兇饲皫缀鯖]有涉足過酒水流通行業,自然談不上對渠道、終端資源的掌控,對品牌的推廣傳播能力也很有限,這是其先天的兩大硬傷?!崩钐品治稣f,這部分新生勢力多以原有的社會人脈資源為核心,借此拉動團購銷售,其經營周期短、資金收益快,“短平快”的經營模式在一定時期內掩蓋了其潛在硬傷,也間接加劇了一部分人對進口葡萄酒市場的暴利心態。于是,從葡萄酒進口貿易公司到經銷商,再到餐飲、煙酒行等終端,各環節逐一加價,再輔之以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文化炒作,進口葡萄酒的價格節節攀高,攪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和品牌格局。
&nb文章來源華夏酒報sp; 目前,進口葡萄酒市場的這種亂象與白酒當年何其相似。在暴利的驅使下,市場規模畸形而急劇地壯大起來。其實,這種增長是迎合一時消費趨勢而自然產生的,而在進口葡萄酒逐漸從商務場合、夜場渠道等特殊領域走向大眾消費者的日常餐桌,僅靠順風揚帆、見風使舵已難以為繼,勢必要求經銷商以自身的實力和能力來駕馭企業航向,重新調整利潤空間,從核心渠道、品牌傳播等基礎做起,方是長遠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