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報刊登了《進口紅酒概念多多繞暈消費者》一文,引起消費者強烈關注。很多讀者咨詢,現在進口紅酒售價每瓶動輒五六百元,這些價格究竟是如何構成的?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進口紅酒就意味著高價嗎?
記者昨天走訪我市多家超市、專賣店,發現進口紅酒售價每瓶普遍在200元以上,主流價位則在三四百元至六七百元不等。
在湖南路一家酒水專賣店,一款名為吉帝的進口紅酒標價200多元,還有一款名為圣瑪麗的紅酒標價400多元。而在模范馬路的一家酒水店內,一款從法國進口的紅酒則標價798元。
進口紅酒進了大中型酒店,售價更是驚人。在龍蟠中路的一家大酒店內,一款普通進口紅酒標價800多元,更高檔的進口紅酒每瓶則要兩三千元。
不過,也有進口紅酒價格極低。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常青藤進口食品店內,一款進口VDP紅酒標價僅為58元。
同是進口紅酒,標價卻能相差五六十倍甚至更高。那么,進口紅酒進價究竟多少?
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從南京口岸進境紅酒的報關手續看,六成以上的進口紅酒每瓶進價在3歐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幣,也就在30元左右。
“也有的進口商進口比較好的紅酒,每瓶進價大約60歐元,折算成人民幣要600多元,但這部分紅酒比較少。”該人士說,還有極少的紅酒進價更高,每瓶要1萬美元左右,但這么多年來,南京口岸幾乎沒有進過一瓶這么昂貴的紅酒。
在南京口岸,還有部分進口散裝紅酒,進價更便宜。知情人士稱,這種進口散裝紅酒進貨時一般論升計價,每升進價大約0.8歐元,折算成人民幣,也就在8元左右。“從進價、售價對比情況看,進口紅酒的利潤達到七八倍很普遍。”一名業內人士表示。
進價只有數十元的進口紅酒,一到國內標價就直線上升,原因何在?對此,一名業內人士分析,首先,進口紅酒代理環節多,代理商層層加價,一瓶進口紅酒進入酒店,起碼經過了三四級代理,價格自然越加越高。
其次,進口紅酒的成本信息嚴重不對稱。國內絕大部分消費者對進口紅酒缺乏真正了解,更無從得知其成本構成和代理商的定價機制。
第三,部分消費者對洋品牌盲目推崇。常青藤進口食品店有關負責人舉例說,一瓶只值三四十元的普通進口餐酒,在國內往往能賣到數百元甚至更高。“這說明消費者對洋品牌過度迷信,盲目認為進口酒價格肯定高。”
據分析,進口紅酒存在假冒、標注混亂、價格暴利等現象,某種程度上和監管缺位不無關系。記者了解到,進口紅酒在入關時,質量監督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負責。檢驗檢疫人員對每批酒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放行,不合格退運。但部分散裝紅酒入境后,分裝就屬于加工,這一環節的監管由地方質監負責。而進入流通領域后,紅酒質量又歸工商部門監管。
“在進境、分裝、流通等領域,監管存在脫節現象。”業內人士認為。
相關新聞
三招教你挑選放心進口紅酒
進口紅酒標注混亂,假冒紅酒又不時出現,那么如何挑選放心的進口紅酒呢?
對此,專家表示,首先,看標簽。進口紅酒標簽應該完整標注葡萄年份、酒精度、裝瓶日期、保質期、原產國、供應商、總經銷等內容。其中,條形碼隱含著重要內容。“不同國家,條形碼開頭的數字都不同。例如,國產紅酒條形碼開頭為690—695,意大利為800—839,德國為400—440,澳大利亞為930—939,法國為300—379,智利為780。”他說,如果條形碼開頭為690,卻標注原裝進口,肯定有問題。
其次,看外觀。優質葡萄酒外觀澄亮透明,色澤自然、悅目,干紅葡萄因不同品種會呈現紫紅、深紅、寶石紅等絢麗色彩。劣質葡萄酒看上去混濁無光,呈醬油色,看上去就像添加了人工色素。
第三,品酒味。優質葡萄酒應具有清爽的果香,酒體豐滿完整,余味綿長。劣質葡萄酒酒精味很濃,酒體單薄,沒有后味。此外,劣質葡萄酒喝起來還會有酸味、硫磺味和其他異味。
“有些假冒紅酒用色素和酒精勾兌,測試方法很簡單。消費者可以將紅酒倒一點在紙巾上,等一會看紙巾上是否有明顯的紅斑。如有,說明紅酒中就添加了色素。”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