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帶來進口葡萄酒的“繁榮”景象
任何商業活動都是有必然的商業目的和客觀存在的契機的。自2005年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下調以來,進口葡萄酒總量的增長態勢是極為驚人的:2006年通過正常渠道進入中國的葡萄酒達到11.46萬千升,較之2005年幾乎取得了百分之百的增長;而2007年前9個月進口葡萄酒進口總量12.3萬千升,已經超過了2006年全年的總和;2008年進口總量則達到16萬千升左右。
細心的從業者不免對數字背后所蘊含的問題產生思考,這些數字是否真正體現了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實際情況?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否是一片坦途?應該說,行業發展的速度不可謂不迅速,但逆市而行、發展如此之熱會不會存在一些隱患?面對競爭逐漸激烈、管理相對混亂、消費缺乏理性的中國市場,從業者又該如何調整,從而適應行業的發展,在未來可能的變革中求得生存空間呢?
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從行業發展的歷史軌跡中尋找解讀進口葡萄酒運營的潛伏密碼。
在進口葡萄酒行業,以進口葡萄酒關稅下調為契機,很多原本對葡萄酒產業特點不甚了解的“新軍”加入了這個行業。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逐步加快,我國民眾與國外的聯系逐步加強,在國際經濟日趨疲軟的今天,中國酒類市場龐大的消費能力足以刺激國外的酒莊絞盡腦汁的進軍中國。這樣一來,入行的門檻變低,但凡能與國外的酒莊拉上一點關系,有時甚至不需要太多資金,就可以進入這個領域,這就吸引了許多具備一定條件的人進入了這個領域。但個人的心態和想法都不盡相同,在進口酒領域里,不同的人決定了不同經營理念的存在:有些人在傳統酒類行業浸淫已久且熟悉中國酒類市場游戲規則;有些人則盲目到完全不了解酒類市場運作情況,先沖進來再說;也有一些人想把進口葡萄酒作為一項事業,投入熱情和信心;也有一些利字當頭,只是把它作為斂財的一個手段而已。可以說在這個行業里,不諳世事的懵懂少年、信心滿懷的有志青年、利欲熏心的投機者、冷眼旁觀的世外高人……形形色色的人應有盡有,而葡萄酒行業就如同一位迷失在人海中的妙齡少女,今后她會走到什么方向,就看她會遇到什么樣的領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