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的景點旅游不同的是,企業更看重通過工業旅游帶來的品牌宣傳效應。近年來,葡萄酒工業旅游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在歐美等國家,15%以上的葡萄酒企業都兼顧發展工業旅游,而有葡萄酒圣地之稱的法國波爾多地區,更是成了旅游圣地。
國內的葡萄酒工業旅游可以借鑒新、舊世界葡萄酒國家的旅游模式;國內的葡萄酒工業旅游甚至也完全能處理好旅行社利益關系。
但是,國內的葡萄酒工業旅游核心想達到什么效果?葡萄酒文化、葡萄酒禮儀、還是葡萄酒工業?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國人缺乏名牌意識,卻有名人觀念。“不求最好,只求最貴”成為消費心理的一大特點。通過一兩次的旅游不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銷售,甚至,旅游鏈本身就是體驗式營銷的一個延伸。核心的問題是:做了一桌菜,主人沒有來!
知道法國葡萄酒的人沒有人不知道波爾多,知道波爾多的人沒有不知道酒莊!酒莊,通常所說的酒莊酒或者莊園酒,就是酒莊葡萄酒或者莊園葡萄酒,顧名思義是酒莊里面所釀造的葡萄酒。中國也有酒莊,中國的酒莊格調多是法國酒莊的“翻版”與“山寨”。
葡萄酒工業旅游,這種伴隨社會化發展而衍生出的一種營銷模式,其核心就是通過旅游實現品牌與文化的認同,筆者極為理解。但是,眾所周知,國內葡萄酒旅游,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旅游主線定位的正確,決定了其最終的效果。
筆者認為,國內葡萄酒工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業旅游,需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加強。首先,學習與借鑒。相對國外葡萄酒工業旅游,國內葡萄酒工業旅游起步晚,流程性的東西較少。這就需要向一些國家積極借鑒與學習,借以改善國內葡萄酒工業旅游環節上的不足。其次,既然要實施葡萄酒工業旅游,務必要了解整個國內消費市場形態的運行規則,只有了解了這些規則,才能對此制定出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更好地去推介與普及葡萄酒文化。再次,需要政府與協會做正面引導。政府關系的公關關系到葡萄酒工業的前途與命運,葡萄酒企業應該在確定方向的同時,及時通過政府和行業協會認同,獲取官方和協會支持。最后,差異化是國內葡萄酒工業旅游的關鍵。產業在處于與國際葡萄酒行業接軌期,接軌的目的是并軌,但是并軌并不是完全跟隨,由于葡萄酒消費基礎與理念的差異,在實現行業并軌發展的前提下,國內葡萄酒產業應該在強化設施、流程與軟件的配套,并根據自身特點建立一套具有獨特的旅游新理念,才是實現葡萄酒工業旅游的基礎所在。而尋求創新,在學習與借鑒下尋求個性的差異化,才是國內葡萄酒產業的突破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