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深圳某酒店的窗外,秋雨蕭瑟,血色余暉懸掛于天際。酒店內的會議廳里,燈火通明,首彩、融通國際、鷹君酒業、經典好年、巴藜之花5家占據深圳市場三成份額的原瓶裝進口葡萄酒代理商主要負責人,就“草根標準”的最后定稿,進行著激烈的討論。
此時,距離他們發起“深圳原瓶裝進口葡萄酒誠信聯盟”已過去4個月。期間,他們多次開會,商討聯盟的操守和準入制度。
“我們的主旨是以共同凈化葡萄酒市場環境、引導葡萄酒消費趨勢、建立質量標準以及準入制度,同心協力重塑深圳進口葡萄酒形象。”聯盟首任主席對記者說。
進口葡萄酒,高品質生活的象征,在連續遭遇負面事件后,即使是一次微小的變革,也能掀起一場波浪滔天的討論。而這個被稱為“草根標準”的聯盟準入制度,似乎更像是一種契約精神,也是除拉菲、拉圖等名莊酒外,當前大多數洋葡萄酒辛酸的發展現狀。
禍起蕭墻
短短數年,進口葡萄酒就經歷了從舶來品到散裝進口,從高貴代名詞到飛入尋常人家,從小眾專屬到滿城盡是“洋碼子”的轉變。特別是在連續遭遇多起“偽劣事件”后,進口葡萄酒行業可謂是毀譽參半。
今年初,東莞工商局對查處假冒法國拉菲和人頭馬葡萄酒行政處罰的復議中,兩家深圳進口葡萄酒企業深陷泥潭;無獨有偶,3月20日,央視《焦點訪談》對同期舉辦的成都春季糖酒會上橫行的“傍拉菲”現象進行了曝光,而曝光對象“拉菲帝國”葡萄酒正是深圳的一家“傍名牌”企業。
有業內人士直言,在各媒體大力度聲討背后,實則是當前進口葡萄酒行業無序發展、監管真空的尷尬。
“進口葡萄酒行業進入門檻太低,只要從國外進口一批酒回來就能開店營業,行業根本沒有準入制度,這也是當前市場良莠不齊的主要原因。”鷹君酒業總經理叢日光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