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食品展在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晚報實習生王開誠現場圖片
2010年中國人喝掉了15億瓶葡萄酒,而在2005年這個數字只有6.6億瓶,這樣迅猛的增長足以看出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增長速度之快,其中進口葡萄酒遍地開花。昨天,第十五屆中國進口食品展在上海開幕,葡萄酒成為參展數量最多的單品,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等國的國際酒商紛紛登陸中國。但在龐大銷量的背后,中國葡萄酒的市場體系依舊不成熟,造假泛濫成為最大的硬傷。
巨大市場吸引各國酒商
法國、西班牙、智利、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美國……在進口食品展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能拿出葡萄酒進行展銷。受到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影響,葡萄酒已經成為本次展會參展數量最大的展示單品。記者從展會主辦方處獲悉,明年還將開辟葡萄酒的專屬展廳。
“盡管今年還剩下一個多月,但目前我們的銷量已經是去年的三倍了。”深圳樂勤貿易上海分公司的葡萄酒銷售專員呂娜說,這兩年葡萄酒進口量一直快速增長,除了傳統的法國葡萄酒,來自于西班牙、智利等國的葡萄酒也逐漸受到國人青睞。目前公司每個月都有十幾個貨柜入關,價值上千萬元。
記者在展會現場了解到,不少葡萄酒經銷商都是“新兵”,循著巨大商機而紛紛跳入其中。“我們老板原來是做機械行業的,今年年初投資建立這家葡萄酒貿易公司。”一家經銷法國原瓶進口葡萄酒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火爆行情是吸引老板入市的主要原因,在法國當地尋找到4個酒莊后,就加入了進口大軍。同樣看好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的還有法國酒業有限公司,今年年初這家在全球經銷法國二十多個酒莊美酒的公司首次登陸中國,迅速在內地四個城市設立分公司,并輾轉各地參加了多個專業展會,以招攬客戶。
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目前已有約2萬名葡萄酒進口商與經銷商,并有望在2014年成為全球第六大葡萄酒消耗國。目前我國的葡萄酒進口量已從2010年的1650萬箱增至2300萬箱,有望在5年內達到5000萬箱。
葡萄酒市場假貨泛濫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人涌入葡萄酒市場,持續加劇的市場競爭,也導致一些有悖商道的投機行為。最明顯的就是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業內人士坦言,在國內知名度最高的法國葡萄酒成為造假重災區。
法國酒業有限公司的駐華代表余澤忠說,前兩天一個蘇州客戶告訴他某款法國紅酒能以13元一瓶的價格從其他經銷商手中拿到,他立即判斷這是一瓶假酒。這款紅酒僅成本加上出關費就要二十三四元一瓶,如果再加上運費、儲藏費至少要30元,13元的低價明顯存在貓膩。
事實上,目前國內不法商販對法國葡萄酒的造假,已經從高端的拉菲蔓延到了中低端酒。
此外,還有一些酒商則直接從外國酒莊入手,通過對釀造工藝的偷工減料達到了變相造假。一些國內商人會直接花幾百萬元買下國外的一個酒莊,但不會按照當地的傳統工藝,而是偷工減料、節約成本釀造,最終出來的產品卻依舊貼著原來的酒標賣到中國。
由于法國名莊酒成為造假的高發區,已經有一些酒商放棄經銷這類產品。
消費者缺乏紅酒品鑒能力
一方面是葡萄酒市場火爆非凡,一方面卻是假貨泛濫,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絕大多數消費者缺乏基本的紅酒品鑒能力,這也是讓不法商家有機可趁的主要原因之一。
余澤忠表示,真正懂得紅酒的人只要嘗一嘗就能知道這款紅酒是用什么葡萄釀制而成的,但目前中國有相當一部分的消費者連紅酒的品質高下也難以分出。因為不懂紅酒,所以被騙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品種的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品酒能力正在提高。這兩年假冒最多的就是拉菲,年產10萬瓶的拉菲卻在中國銷售了50萬瓶。但隨著消費者對葡萄酒了解得越多,他們已經沒有執著于拉菲,而轉向其他性價比更高的葡萄酒,品種也更加分散,這對于造假者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后假酒將更多流往三四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