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經銷商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品牌多了一張張中國臉龐。先是澳大利亞天鵝酒業聘請鳳凰衛視主持人許戈輝代言,亮相春季糖酒會;5月又有廈門豐德酒業聘請著名歌手劉媛媛作為代言人;接著圣果樹(中國)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傳出消息:正在接洽香港影視明星舒淇,準備請她擔任形象代言人。一時間,名人、明星代言現象浮現業內。名人、明星代言是葡萄酒普及化和品牌化時代到來的信號嗎?他們的代言真的能推動進口葡萄酒企業和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嗎?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對此現象進行了一番調查。
代言模式的緣起
邀請國內名人、明星代言進口葡萄酒品牌是近一年來新興的一種營銷推廣模式。盡管名人、明星代言在眾多行業中早已見怪不怪,但對于進口葡萄酒行業來說,一方面因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雜亂、品牌繁多,消費者對進口葡萄酒的認知參差不齊,名人明星代言的效果或不顯著;另一方面,如今國內的進口葡萄酒企業雖多,但許多中小型企業的市場運作并非以品牌推廣為導向,銷售渠道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加之名人、明星代言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要求,也限制了該模式的發展。這種利用名人、明星代言達到營銷目的的模式,就連傳統的幾個國產葡萄酒巨頭都罕有運用,可見讓名人、明星效應對于葡萄酒品牌而言并非易事。
澳大利亞天鵝釀酒公司中國公司在國內是最早“吃螃蟹”的進口葡萄酒運營商,中國區總裁盧小龍認為,名人、明星代言向來是打造品牌的一個常用手段。他分析,有兩種行業適合名人、明星代言。一種是體驗式和文化附加值高的行業需要。比如奢侈品行業,如LV就聘請過大導演科波拉、著名政治人物戈爾巴喬夫等名人代言。明星本身的文化氣質與品牌疊加在一起,可以增強傳播效果和品牌美譽度。文化厚重、難以言傳的產品可以通過名人、明星的代言生動地體現出來。另一種是需要較高信任度的行業。如食品、藥品行業,需要名人的社會地位為品牌和產品背書,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葡萄酒不是一種簡單的酒精飲料,它還包含有時尚、優雅等調性在里面。“天鵝莊請鳳凰衛視主持人許戈輝代言,許戈輝不是大紅大紫的演藝明星,更多的是一種知性與優雅,與天鵝莊葡萄酒的調性非常匹配。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良莠不齊,雜牌多,名人、明星代言能從一堆產品中將很多雜牌區隔出來。”盧小龍表示。
品牌化將是市場的主導
廈門豐德酒業牽手中國著名歌手劉媛媛,正式簽約為其旗下智利品牌柯諾蘇(Cono Sur)全線產品代言,可謂是行業中的一個新亮點。廈門豐德酒業總經理武永磊就表示,企業伴隨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已有多年,見證了行業的變遷和市場的日新月異,而這個過程中,在他經驗積累之上對未來趨勢的感知和判斷,都逐漸向“品牌”二字靠攏。也就是說,在進口葡萄酒行業逐步成熟之后,品牌化一定是未來市場的主導。
而廈門豐德在始建之初就將產品品牌定位為企業主要發展方向,淡化商號品牌,突出品牌文化、戰略,堅持到今天的力邀明星代言其實也在情理之中。武永磊認為,在進口葡萄酒起步階段,不少企業高舉品牌旗號,但做到后面都成了簡單的“賣貨”,只是賣的對象、渠道不同。并且沒有清晰的品牌運作思路、有效的市場推廣投入、完整的職能團隊等相配合,最多就是將產品做成了小范圍內的知名產品,談不上品牌。在他看來,讓明星代言是將品牌運作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向市場高調宣布品牌化的集中,以及廣泛的、有針對性的讓對品牌有需求的消費群體認識到品牌、了解到產品,這順應了市場的發展,企業的發展。
代言是對企業品牌運作能力的考驗
當然,明星代言品牌對企業有著相當高的要求。首先在資金實力上,高額的名人、明星代言費,以及后續大量的媒體推廣宣傳費用,都不是一般的中小規模企業能夠支付的,這就在源頭上限制了該模式的大面積推廣;其次,品牌本身要求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至少不能是找不到任何出處的OEM品牌,否則會在品牌成熟之后在誠信等方面潛藏危機;第三,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職能的細化、市場的推進、團隊的配合,方方面面都對企業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同時,名人、明星代言也是企業實力的體現。除了不菲的代言費,還有廣告片廣告平面的設計制作費,及比代言費高若干倍的廣告投播費。對于實力不夠的企業來說,這些費用都是難以承受的。對于這筆投入,不應該以一個財年的產出額來計算,不應該看成一種支出費用,而應該看成一種長期投資,回報期應該是3-5年。小企業看重短期回報,不適合采用這種代言營銷模式,而做品牌的企業可以考慮采用模式。
說到名人代言對于招商工作的作用,盧小龍表示,有一定作用,但不能狹隘地看,代言不是品牌運作的一切,只是企業品牌戰略的一環。“現在的客戶很理性,代言只是一個亮點,他是否與你合作,更看重企業的系統性。”盧小龍補充道。簽約、對外宣稱代言只是意味著品牌運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其后的種種則是對企業的一場試煉,如果在這些方面難以達到相應的步調,到頭來只會功虧一簣。
代言熱背后冷思考
盧小龍強調:名人、明星代言不是營銷的靈丹妙藥,在其他行業,請代言人代言產品失敗的案例也很多。進口葡萄酒商不能像福建晉江的運動品牌那樣,一窩蜂去找名人、明星代言,應該考量自身的品牌創造能力,市場運作能力。只靠名人、明星代言,不聘請專業的廣告策劃公司參與品牌的打造,通過廣告轟炸就把品牌做起來,在現階段幾乎不可能。那種找個明星,吸引眼球,圈圈錢的行為,只會給行業留下敗筆,帶來傷害,不值得提倡。
因此,正如一位行業觀察者分析的那樣,明星代言并不代表成功,反之,這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