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的價格已到穩定平臺,不會再出現暴跌50%的“慘劇”、中國酒業協會提出進口葡萄酒反傾銷申請主要針對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葡萄酒政府補貼——前日,法國波爾多梅多克中級名莊聯盟主席路澤先生在滬上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時,就當前的葡萄酒投資等熱點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拉菲暴跌是去泡沫化 價格基本合理不會再跌
上海紅酒行情系統顯示,截至今年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橋保稅價已從1.55萬元高位跌至7230元,降幅達53.4%。高檔紅酒的暴跌令不少紅酒投資者大跌眼鏡,叫苦不迭。不過據英國嘉士德統計的30年投資項目回報率顯示:鉆石1.49倍,黃金1.68倍,瓷器16.67倍,名畫16倍,名酒37.69倍。事實上,在1980年法國拉菲1982葡萄酒的期酒當時只要30英磅,而現在國內則是幾萬元一瓶,相當于升值了100多倍。因此路澤先生認為,拉菲等列級名莊名酒前期在中國的暴跌主要是因為此前被爆炒得太厲害,而經過此次跌價后,價格已經基本回歸理性,去除了原來的泡沫,加上這些名酒本身的品質優良,仍具有投資價值,也不會再出現暴跌。
進口葡萄酒反傾銷調查 針對西班牙意大利政府補貼
前不久,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產葡萄酒行業,向商務部遞交申請,要求商務部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盡管目前尚未正式立案開展調查,但“雙反”已經激發市場對進口葡萄酒暴利神話破滅的遐想。對此路澤先生表示,此次反傾銷的申請他們也有所了解,其實跟法國葡萄酒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針對歐盟中的西班牙、意大利等地政府對葡萄酒有相應補貼,造成葡萄酒低價的問題。而路澤先生開玩笑說,現在中國紅酒的銷路只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在中國多地參加高端推介會時都發現,不少商務應酬中人們更多地使用健康的紅酒而不是消費白酒。
針對前不久曝出的國內某品牌葡萄酒檢出農藥殘留風波的問題,路澤先生表示,在法國釀制葡萄酒從種植葡萄到釀酒裝瓶都有嚴格的控制程序,只要是正規渠道出產的葡萄酒,每一瓶都可以追溯到在生產時使用了什么工藝、葡萄種植時使用了哪些肥料、農藥、如何使用的,所以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買法國酒莊的多是中資 當地員工成本3600歐元/月
眼下不少中國資本熱衷于到法國收購葡萄酒莊,既投資又體現了文化品位。對此路澤先生表示,在波爾多地區,外資收購葡萄酒莊非常普遍,當地有來自日本、俄羅斯、德國等地的投資,不過最多的還是中國資本,現在波爾多地區有近30家酒莊被收購,其中大部分都是被中國資本收購的。
不過,在法國收購酒莊不是那么輕松的事情。法國百特就曾于2011年斥巨資收購了位于波爾多-上梅多克地區的巴亞圖與拉復兩座明星酒莊。該集團執行董事趙春祥告訴記者,在法國收購酒莊,為了保持酒的品質,必須持續雇傭原來的生產技術人員,而當地人工費用很高,大約每月工資在2000歐元左右,再加上政府規定的福利費等費用大約是月工資的80%,平均一個當地員工每月成本就在3600歐元。而且真正的收購過程很繁瑣,中介費用也很高,可以說“投資法國也是風險法國”。
對于普通老百姓投資葡萄酒,百特專家告訴記者,投資紅酒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需購買整箱或是大容量的單瓶,這有利于葡萄酒的轉手銷售和存放。另外葡萄酒收藏必須在嚴格的恒溫恒濕的環境下收藏,否則可能會變成“死酒”。而且在買入現酒名品的時候,投資者也必須確保了解葡萄酒過去儲藏的條件,確保它們沒有被不恰當地保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