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啤酒行業再次傳出惡性事件,新疆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和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銷售人員在石河子市游憩廣場圓和海鮮城發生肢體沖突,雙方9人受傷。
類似事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近幾年各地啤酒市場發生的部分暴力事件。
2005年1月17日,遼寧朝陽市哈爾濱啤酒經銷商被扎傷并被警告:不許再經營哈啤;
2005年4月,金威啤酒與青島啤酒在深圳發生械斗;
2005年5月26日,華潤雪花啤酒本溪南芬地區經銷商李某,被兩名身份不明人員暴打;
2005年8月,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廣西的南寧、柳州、桂林、玉林、河池等市接連發生暴力沖突;
2005年9月8日,青島啤酒和其經銷商的幾個業務人員在珠海遭20多個社會人員刀砍;
2006年6月20日晚,天津金威啤酒的3名業務員受到某啤酒品牌銷售人員的突然圍打;
今年5月10日和11日,代理雪花啤酒的浙江淳安千島湖華宏酒業有限公司的兩名司機分別遭到競爭對手的毆打;
……
更有甚者,一些啤酒企業利用當地“涉黑”組織開拓市場。2001年浙江金華市警方抓獲的團伙頭子方鐵軍為爭奪啤酒市場,氣焰囂張地威逼石梁啤酒的經銷商退出市場,威逼攤點只準賣“雙鹿”啤酒,對不順從的就施以暴力。這個團伙多次毆打石梁啤酒的推銷小姐和送貨員,致使多人重傷。2005年8月,遼寧盤錦警方也打掉了兩個壟斷某品牌啤酒經營的惡勢力團伙。
隨著我國啤酒行業整合速度的加快,大企業“跑馬圈地”后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市場份額的爭奪。而由于我國各啤酒品牌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產品同質化、競爭手段雷同化,缺乏對品牌文化內涵的塑造,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不高,誰的促銷力度大,誰的酒就銷售得好;誰能壟斷渠道,誰的市場份額就高,惡性循環下的惡性競爭由此產生。
當前啤酒企業慣用的渠道策略是“終端鎖店”的壟斷模式,這對于一些急于異地擴張的知名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只“攔路虎”,加劇了市場競爭,更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有的廠商不但自身自律性不夠,而且對市場一線人員過多地強調銷售業績,對于素質能力和職業操守的培養嚴重缺乏,這也是暴力事件頻發的主要因素。同時,行業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并且在地方利益驅動下對違法者默許甚至縱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業內人士指出,只要產品和營銷手段同質化、市場業績急功近利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等問題依然存在,暴力摩擦就不可避免。
盡管我國啤酒產量已經連續5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年居世界首位,但從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啤酒產量大國繁榮下的市場環境卻是如此惡劣,這正是我國啤酒市場不成熟的重要表現。啤酒暴力事件頻發,是啤酒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的直接體現,這種惡性事件的發生,傷害的是整個中國啤酒業。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惡性事件發生后,許多企業都認為是員工“個人行為”,與其所服務的公司無關;同時,參與其中的相關人員也沒受到公司應有的處罰。有啤酒企業負責人指出,要有效減少啤酒行業銷售終端暴力事件的發生,必須在業內營造一個自由、和諧、公平的競爭環境。首先,作為企業不能過分地追逐利益而視社會秩序和公德于不顧,要加強營銷人員素質和守法意識的培養,要在法律和營銷倫理的約束下進行競爭。其次,執法部門也應加強對這類事件的監督管理,為企業營造出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啤酒行業近幾年頻頻發生“打”、“砸”、“詆毀”、“地方保護”等暴力競爭行為,說明我們的很多企業還沒有真正適應市場開放和自由競爭,企業間的競爭秩序依然還沒能做到公平、透明、合法的規范程度,它嚴重地制約和阻礙著我國啤酒行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引起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