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去個酒坊(哈)釀酒哩,慕家里釀(哈)的酩餾香,遠方的客人們請品嘗,它在(個)青海有名望……”
8月9日,在湟中縣攔隆口鎮攔一村的慕家酩餾坊里,來自山東的幾名游客聽著悠揚的酒曲,品嘗著清爽醇香的青稞佳釀,陶醉在了麥田青翠、風景宜人的美景之中。
游客陳自明感慨地說:“早就聽朋友說過用純糧食釀造的酩餾酒,這次我們幾個‘驢友’來青海,專門打聽到這里,果然是酒香人愜意,確實不虛此行。”
今年78歲的慕世基是慕家酩餾坊的第三代傳人,在老人的記憶中,解放前,家中釀造的酩餾酒年產量只有幾百斤,僅僅用于自家飲用和招待親朋好友,由于添加了60多種中草藥,口感好且有保健功效,漸漸地在周圍的村莊有了些名氣。解放后產量逐步提高,但還沒有經營意識。直到遇上了改革開放的好年代,酩餾酒開始成為全家收入的一部分,慕家酩餾的名氣也越傳越遠。
隨著酒文化的傳播和旅游業的升溫,慕家酩餾坊的第四代、第五代傳人更具發展的眼光:注冊商標,成立公司,在做大酒產業的同時,以酒文化為主挖掘旅游業,以酒糟為飼料發展下游養殖業,從自家小作坊逐步走向了集種植、釀造、養殖、旅游為一體的民營企業,預計今年公司的全部產值將達200萬元,由此也帶動起了全村的發展。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慕家酩餾酒的年產量達到了近40噸,銷路從西寧市場擴大到了蘭州、北京、上海、山東、臺灣等地,產品供不應求。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也讓攔一村的村民嘗到了發展旅游業的甜頭。
正在廠房忙碌制酒的張英是當地村民,慕家酩餾坊的規模擴大后,被招進公司做工人。“現在在家門口打工,也像城里人一樣領工資哩。”張英由衷地說。目前,已有30多名像張英這樣的普通農村婦女進入公司打工。這個以前靠天吃飯的小山村,正在朝著規模種植、規模養殖、特色旅游業的方向發展。
在百年傳承中,酩餾酒,這種西寧人最喜歡飲用的自釀青稞酒,如今已散發出越來越甘醇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