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業界有一個消息備受關注,消息稱“通化通天酒業就擬收購煙臺白洋河釀酒訂立諒解備忘錄,有關代價有待共同協議。交易落實,集團可能會最終持有煙臺白洋河約60%股權。于諒解備忘錄訂后180天內簽署正式協議。”白洋河作為中國葡萄酒制造業十強企業之一,處于國產葡萄酒企業二線軍團中,在面對進口葡萄酒大舉進犯,國產葡萄酒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的環境下,白洋河面臨被收購的局面或說明了國產二線葡萄酒企生存現狀堪憂。
外憂:十年內中國進口葡萄酒量將達1億箱
數據顯示,從去年中到今年6月,我國葡萄酒進口量在一年時間達到了4000多萬升,增加達到歷史新高。中國美夏精品葡萄酒公司合作者伊恩·福特(IanFord)預測,五年內中國市場對進口葡萄酒的吸納量有望達到5000萬箱(9升一箱),十年內將達到1億箱。
福特還提到,自2006年以來,中國葡萄酒進口商的數量增至三倍,卻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福特將中國市場劃分為“開放”與“封閉”兩大陣營,開放市場陣營覆蓋的區域全部通過正規的經銷商、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供貨。封閉的市場則由大量地方行業競爭者組成,產品供應、儲存、運輸和組織方面標準相對低。福特預計,最多40%的葡萄酒是通過開放式市場銷售,60%則經由封閉式市場推廣。
內患:市場不規范,競爭壓力大
當前中國市場較為混亂,酒商一直敦促政府加強規管制度,政府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尤其是假酒對健康的危害,預計未來一年到一年半會對市場進行整頓。而且進口葡萄酒增長的同時,諸如葡萄酒如何經銷、管理之類的專業水平卻很落后,由此導致大量葡萄酒走私入境,假酒泛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葡萄酒消費市場的擴容。
國內在北方、山東、云南香格里拉、川西藏區等地的葡萄近年來增加了產量,國內葡萄酒企業也不愿意將中國巨大的市場拱手讓與外國企業,紛紛感到生存壓力,通過增資、促銷、技術提高、廣告營銷等有效手段,提高葡萄酒產量和質量,提高銷售。部分酒企表示,國外進口葡萄酒對國內酒企的確產生了巨大生存壓力,但壓力是動力,競爭加速國內酒企生產制造和營銷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