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活潑可愛的小金魚在小池子里游來游去,而這一池水竟然是珠江啤酒集團經過處理后的工業廢水,它的水質比珠江的水還好。這是記者16日從珠江啤酒集團看到的奇特現象。據了解,現在不但是廢水被環保處理后利用了起來,而且啤酒生產過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蒸汽、酒糟、廢酵母等“廢物”都已經變“廢”為“寶”,珠江啤酒集團表示,近5年來,在環保、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投入了1.7億元,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超過了2.24億元。
釀酒耗水耗電全國最低
16日,珠江啤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方貴權告訴記者:“現在珠江啤酒的耗水、耗電、綜合能耗水平已經位居全國第一。”他介紹說,以水資源為例,目前我國啤酒企業平均噸酒耗水為10-12噸,而國際先進水平為6-7噸,去年6月,珠啤集團投入1200多萬元研究的錯流膜過濾取代硅藻土過濾技術,每噸啤酒的過濾耗水量比硅藻土過濾下降25%,過濾酒損下降80%。通過采取回收冷凝水、糖化熱水、將處理后污水回收深度處理后供給車間用于沖洗地板、設備冷卻、花圃澆花或沖廁所等,每年可以回收近60萬噸水。2006年珠江啤酒產量是2000年的2.03倍,但總用水量僅上升了11.6%。目前,珠江啤酒的噸啤酒耗水只有4.66噸,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耗電方面,珠江啤酒通過用先進高效的生產設備,不斷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資源的消耗水平。去年7月,變壓器低壓回路節電改造項目投入使用后,節電率達6%,一年就可節約用電540萬度,可以創造300多萬元經濟效益。目前,沼氣回收綜合利用項目已經投入使用,經脫硫處理后用于發電和制冷,估計每年可發電750萬KWH,創造經濟效益500萬元。
以快速發酵工藝為例,比傳統發酵工藝縮短了近50%的時間,各項消耗指標均有比較明顯的下降。此外,通過多項節電和節能措施,噸啤酒耗電現為81.98KWH/噸,噸啤酒綜合能耗僅為75.49公斤標煤,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115公斤/噸)。
掌握核心技術贏得市場
珠江啤酒是1997年成功生產出內地第一瓶瓶裝純生啤酒的企業,到今天依舊保持了三大啤酒品牌的領先地位,方貴權認為,技術創新是構建企業核心技術的關鍵。
據介紹,連續7年來,珠江啤酒集團每年投入的技術開發費均高于年銷售收入的3%,1999年至2006年累計投入技術開發費達到6. 5億元。近幾年,珠江啤酒集團科技進步貢獻率均超過35%。
目前,珠江啤酒集團已形成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由無菌純生啤酒生產控制技術、高濃釀造后稀釋技術、快速發酵技術、高效糖化技術、生物育種技術、ERP信息控制技術、“集中釀造”等八大自有核心技術,由于有核心技術的支持,即使是在啤酒成本大幅度上升的2007年上半年,有突出的技術創新優勢作為后盾,珠江啤酒集團應用無菌純生啤酒生產控制技術,共生產純生啤酒130多萬千升,創造銷售收入50多億元,創造利稅16億元,其中利潤8億元。
環保大投入經濟大產出
珠江啤酒專門投資購買設備進行回收。方貴權介紹,通過投資3000多萬元引進二氧化碳回收設備,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2.4萬噸,創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還直接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現在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企業希望購買這些二氧化碳的排放權,這還可能為企業贏得近200萬元的利益。
污水處理是一個比較大的投入,方貴權介紹,近年來,珠江啤酒集團投入2750萬元改進污水處理系統,目前珠江啤酒集團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25000噸,處理后的清潔水可用于養魚。為了檢驗經過處理后的污水質量,污水回收的末端砌了一個金魚池,記者在現場看到,里面有近百條金魚活動,據介紹,現在那些手掌大的金魚都是從還是一條條小不點就放在這里長成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保局在這里檢測過,這里的水比珠江的水質好。
據悉,近5年來,珠啤在產量翻一番的情況下,排污量反而減少了一半,其中COD排放量從232噸降低到180噸,下降了52噸。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