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業需要加快自主創新,反對惡性競爭,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為啤酒行業發展營造良性的發展環境。此外,純生啤酒產品本身也要避免陷入單一的發展模式,純生啤酒企業應不斷加強研究開發新的純生系列品種”。8月24日,在由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主辦、珠江啤酒集團承辦的“中國啤酒行業自主創新國際高峰論壇暨中國純生啤酒十周年慶典”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理事長肖德潤呼吁行業要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會議是為慶祝中國純生啤酒十周年,推動中國啤酒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而在中國純生啤酒的誕生地——廣州召開的。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與來自國內外的30多家著名啤酒企業的代表、世界領先的純生啤酒設備制造商一起,圍繞啤酒行業對內要加強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節能降耗,對外要與國際接軌,一起進行了交流。
十年間,純生磨礪促創新
1997年8月21日,中國第一瓶純生在珠江啤酒誕生后,純生啤酒以“純正”、“新鮮”為招牌,走上了十年的磨礪、發展之路。純生啤酒的出現結束了中國熟啤一統天下的局面,促進了我國啤酒行業的升級換代。如今,純生概念大獲成功,國內各大啤酒生產企業的高端產品無不是“純生”啤酒。
珠江啤酒集團在“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推動下,研發了中國第一瓶純生啤酒,為“中國純生十年”拉開了帷幕。十年來,釀造“真正好純生”的理念推動珠江啤酒集團自主創新,為行業貢獻先進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
在純生迎來自己十歲生日之時,珠江啤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方貴權在論壇上表示,要進一步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國內外的挑戰,并恪守純生釀造標準,以堅持的態度釀造真正的純生啤酒,為提升中國啤酒行業的整體水平而貢獻力量。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則用十個數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字概括了純生發展的十年之路,以及中國啤酒工業的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水平。他說:“經過十年的發展,啤酒行業取得了十項重要成績,已經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啤酒企業技術中心,啤酒行業的技術人員比10年前增加了‘四’倍,以節能降耗為代表的一批循環經濟技術已經深入啤酒企業,涌現出一批工業總產值都超過了‘六’億元的國內知名啤酒生產裝備企業,國內申報并獲批準與啤酒產業相關的發明專利數是中國有專利制度以來的‘九’倍……”
隨著中國啤酒行業的發展,中國啤酒產銷量連續五年居于世界首位,連續三年產量超過10%高速增長,盈利水平穩步攀升,技術和裝備水平逐步提高。作為日常消費品的啤酒產品正在面臨著消費升級的重大機遇,純生啤酒也逐漸的從“羞澀”步入“成熟”。
十年后,“純生”面臨新思考
從啤酒行業產品創新的角度看,十年間,純生啤酒引領了我國啤酒業的發展方向。而今,細細分析我國純生啤酒市場,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是:一些生產廠家對純生啤酒工藝技術存在重大的誤解,認為只要有套生產設備即可生產純生啤酒,沒有認識到生產純生啤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些廠家為牟取暴利,不惜以投機手段掛上純生啤酒的標簽傾銷熟啤,使中國純生啤酒市場處于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狀況,影響了純生啤酒的良好形象和發展前途。
論壇上,肖德潤肯定了純生啤酒在技術、產品結構、管理模式上極大推動了中國啤酒行業進步的同時,指出了純生啤酒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我國純生啤酒比例偏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進口純生啤酒生產線價格昂貴,動輒千萬元,國內絕大多數啤酒廠只能望洋興嘆。此外,啤酒品牌多卻質量良莠不齊,假冒偽劣產品近年來有抬頭趨勢等因素,也成為影響著啤酒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慕尼黑理工大學Weihenstephan生命科學中心啤酒工藝第一教研室的維納·巴克教授(Prof. Werner Back)認為,中國的啤酒企業在純生方面已經走得很遠,純生啤酒的生產過程對啤酒廠的衛生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從工藝角度來看,純生啤酒的生產過程及其控制理念非常值得推薦。如果一家啤酒廠能夠在沒有微生物問題的情況下成功生產純生啤酒,那么可以認為該廠的衛生狀況一定是非常理想的。目前的設備裝備比方說灌裝和壓蓋機等均處于最新技術水平,因此可以很有把握地采用冷無菌灌裝方式,生產出合格的純生啤酒而不需擔心微生物穩定性問題。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指出,我國啤酒行業要想進一步發展,主流啤酒企業必須起到帶頭作用,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產品選擇,加大純生啤酒技術含量,同時,要內外結合,對內繼續堅持以自主創新為發展基石,對外要經過充分的國際競爭和國內結構資源重組,迎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步入國際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