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貴陽市場上悄然出現了3款不同價位的雪花啤酒,這標志著華潤雪花啤酒在兼并藍劍瀑布啤酒4個月后,就完成了首期技改工作并實現了本土化生產。
此老大兼并彼老大
華潤雪花啤酒用了11年的時間以收購、擴建、新建等方式將雪花啤酒從沈陽做到了全國市場,生產能力達到900萬千升,銷售量行業排名世界前5名,率先突破了500萬千升銷量。
藍劍瀑布啤酒的前身是貴州啤酒廠,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1997年6月20日,貴州啤酒廠正式兼并貴陽啤酒廠,1997年到1999年的三年之中,瀑布啤酒占據了貴陽90%以上的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市場份額,年銷售量超過5.5萬千升,擁有的年生產能力為10萬千升,幾乎達到了當時貴州省年消費啤酒12萬千升的總量。2004年6月,四川藍劍集團1.6億元整體收購貴州瀑布啤酒集團,組建了四川藍劍集團貴州瀑布啤酒有限公司。
瀑布啤酒年銷量雖不再排名第一,但從歷史淵源來看,該廠的年歲是貴州省啤酒行業的老大。
在華潤集團雪花啤酒的擴張版圖上,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插上了他們的旗幟,擁有了50多家工廠,然而,對于全省啤酒年銷售僅有30萬千升,省會城市貴陽僅8萬千升的貴州尚未納入其全國攻略,他們的合作契機來源于另一樁收購計劃。
采訪中,華潤雪花啤酒(貴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紹凱用簡短的話概述了這一過程:“我們25個億收購藍劍集團,其中包含了藍劍瀑布啤酒。”
貴州攻略
貴州啤酒市場不大,但競爭卻是硝煙四起,早在上世紀末,金星王啤酒5萬千升的生產線在安順投產,緊跟著,遵義啤酒投奔茅臺,水城啤酒找到重慶聯姻,加上貴州啤酒廠,當時只有12萬千升啤酒消費量的貴州,其啤酒生產能力達到45萬千升。
隨后貴州金星采取了價格比對手低0.1元的銷售策略引發了全省啤酒的價格戰,在競爭最為激烈的2003年,還發生了金星與山城啤酒的人員沖突。雪花今年6月兼并藍劍瀑布啤酒后,與同行業似乎沒發生相互的干擾,但其自身采取的幾個舉措卻不能不讓人驚訝。
雪花入駐貴陽后立即剝離了原藍劍瀑布啤酒廠下屬年收益幾百萬的冷庫經營,而取消的理由僅為“我們是專業做啤酒”這么簡單。
6月中旬,在貴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2億啟動22萬千升改擴建工程,整個項目將在明年5月完工,屆時,該廠將成為貴州省產能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啤酒生產工廠。
投資2500萬元用于環保設施,改造了鍋爐,增加了除塵、脫硫、冷凝水回收、低壓動態煮沸及二氧化碳回收系統,目前已實現了二氧化碳、廢水的全部回收,改造污水處理工程將成為貴州省啤酒行業第一家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的企業。用4個月的時間完成雪花啤酒的本土化生產,同時保留了瀑布啤酒這一本地品牌。
程紹凱認為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品牌最重要的是能帶給消費者品質及品牌的文化和精神,雪花啤酒一定會在貴州市場不斷地成長、壯大。
雪花的“攻擊性”
在雪花對藍劍瀑布啤酒兼并及隨后產品的上市中,沒有過多的渲染和炒作,顯得異常的“安靜”,但業內人士也開始認識到它的“攻擊性”。目前,在貴陽眾多的飯莊、酒店、休閑場所、超市,雪花品牌的啤酒正分享著本屬于其他品牌啤酒的柜臺。
雪花的“攻擊性”不僅體現在產品的迅速擴張上,更表現在它所帶來的新觀念和核心競爭力上。
雪花一來到貴州,在產品的銷售上推出了消費點質量控制的新觀念。目前,雪花啤酒除擁有一套產品出廠質量標準外,還實施了消費點質量控制標準,也就是說,無論消費者在何時何地購買的雪花啤酒質量都能達到統一標準。這其中涉及到產品的物流、經銷商的儲存等多個環節,其難度可想而知,但這正是對消費者利益的最大保障。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個體系顛覆了以前廠家只注重出廠質量的觀念,是一種非常先進的理念,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它的出現,甚至可能掀起貴州省食品行業對質量控制理念的變革。
與雪花啤酒所帶來的新事物相比,其核心競爭力表現出來的“攻擊性”更為內斂。程紹凱告訴記者,雪花啤酒不會采用價格戰、單一的贈送等方式來實現市場的占有,而要依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雪花啤酒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集團原材料的統一采購、統一的設備標準及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由于雪花集團的龐大需求,統一采購可以讓它獲得性價比最好的原材料,這也是產品質量的保證;而統一設備標準能讓每個廠生產出一流的產品;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建立在該集團龐大的專業人才基礎上,讓每個新建工廠能有良好的上層建筑。程紹凱認為,這正是其他同行企業難以模仿的地方。正因為難以模仿,使得雪花啤酒每到一個省份,都能打破當地啤酒市場的勢力均衡,成就今日雪花啤酒的成果。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