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從迅速擴張利潤豐厚,到現在的一個個新品在熱潮中涌現,又如曇花般在寒冬里迅速凋亡。
在這期間,且不說一些小的葡萄酒品牌處于夾縫中求生存,就連很多曾經叱咤風云的大品牌的銷售量也在逐漸萎縮。現實是,進口紅酒市場運作不理想,打擊著投資者對于它的信心。
也就在這樣一個危機與機遇并存的時刻,眾多知名企業想要跨行進入進口葡萄酒行業來試試身手,也許他們會認為,在自己的行業中的地位以數一數二,踏入進口葡萄酒也可以做得風生水起,殊不知,紅酒行業和其他的行業有著太多的不同。
為什么許多品牌大企業進軍葡萄酒行業絕大多數都遭遇滑鐵爐而少有僥幸,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于斐先生認為,這都是下列原因所致:
一是盲目自信,主觀臆斷,對市場風險缺乏認知和了解。
總以為自身原先行業積累的品牌效應和社會資源能夠延伸或嫁接到新的葡萄酒行業,不深入研究消費需求,不精確掌握市場脈動,以為只要財力雄厚,托起一個進口葡萄酒何足掛齒,實在是樂觀過頭了。要知道,行業不同,門道就有差異,更何況葡萄酒行業是當今市場化運作比較慘烈的。
二是自身缺乏與運作葡萄酒的相配套專業性、有效性、系統性營銷資源支撐。
在團隊管理、通路建設、終端運作、營銷企劃、品牌推廣、宣傳整合等方面缺乏真正有豐富市場實戰經驗的精英、團隊和獨到的市場悟性即使現有人員,也往往是原行業的一些人馬,基本上是門外漢,無非最多加上些行業空降兵,試想,缺乏市場敏感性和戰斗力的隊伍怎能打硬仗。
三是缺乏務實心態,抱有投機暴發心理。
越是品牌企業就越沒有沉下心來踏踏實實精耕細作的思想準備,總覺得小打小鬧不劃算,要來就來大手筆。再加上領導期望值又高,于是恨不得一下子啟動全國市場立竿見影,迅速做成領先品牌,而在沒有實用性、實操性的戰略營銷思想指標,全然不顧自身現有營銷資源能否片配得上。其結果必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四、是喜歡模仿照搬現有成功品牌的運作模式。
別的品牌產品通過諸如體驗營銷、服務營銷、文化營銷等種種方法或營銷手段運作成功了,于是乎,不顧客觀條件和因時因地的環境因素,全盤不加攻進照搬挪用,你想,別的產品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市場摸索和團隊理念積累形成的模式,都已打上了個性化的烙印,再加上市場區域消費文化的不同,你亦步亦趨,想從中贏得市場回報,真是不現實啊。
凡此種種,都暴露出了許多大企業在進軍葡萄酒行業中的弊端。
歸根結底,對市場的不了解、不熟悉,再加上操作上的盲目性、隨意性,從而使得自身產品往往淹沒在浩瀚的市場海洋中。其結果,在悲傷、悲痛中一蹶不振乃至銷聲匿跡。
因此,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告誡一些企業,進軍葡萄酒行業心要懸著點。
以下五方面,在整體營銷戰略確認后,想必對企業會有所啟發:一、整合資源、戰術求變;二、是推廣模術、方向求新;三、團隊建設,認識求同;四、是終端運作,專業求細;五、服務行銷,理念求活。只有把這些基本的本事學會后,才可考慮進軍葡萄酒市場,否則也只是白花花的銀子扔到水里,聽個響聲而已。